近日,北约为中国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-20取了一个代号“Fagin”。这一行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,也激起普遍不满。
原因不难理解,“Fagin”源自狄更斯小说《雾都孤儿》,是一个教唆儿童犯罪的反派角色。将其用于描述中国自主研发的歼-20,不仅带有明显恶意,更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侮辱。
歼-20是中国航空工业多年努力的结晶,是科研人员在隐身设计、雷达系统、发动机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持续攻关的成果。
它的列装标志着中国在高端战机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、从落后到追赶的跨越。北约此举显然不是简单命名,而是试图通过符号化的方式,对中国军事科技进行贬低与否定。
北约在军事装备代号命名上长期存在双重标准。对自身及盟友的武器,往往使用积极正面的词汇。例如F-22称“猛禽”,F-35称“闪电”,B-2称“幽灵”,这些代号充满力量感与科技感。
而对其他国家,尤其是非西方国家的装备,则多用贬义词。苏联时期的米格-15曾被称“Fagot”,苏-57称“Felon”。如今歼-20被称为“Fagin”,延续了这种偏见与敌意。
这种命名方式并非偶然,而是有意识的舆论操作。通过将负面文化符号与他国装备绑定,试图塑造“技术来源不明”“创新能力不足”的刻板印象。
这种做法无视中国在航空科技领域的持续积累与突破,也忽视了歼-20从设计到量产的完整技术链条。它不仅是对中国科研人员努力的不尊重,更是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刻意歪曲。
更深层次看,这种行为暴露出北约内部对中国崛起的焦虑。随着歼-20的服役,中国在第五代战机领域不再依赖进口,具备了自主保障与升级能力。
其性能在实战化训练中不断验证,甚至引发美军高层的关注与警惕。面对这种现实,北约选择用“Fagin”来回应,正说明其在技术竞争中缺乏信心,只能通过舆论战来转移注意力。
国际社会对军事装备的认知应基于客观事实,而非主观臆测。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与交流增进互信,推动军事科技的良性竞争。
而北约这种将装备命名政治化的做法,只会加剧误解与对立,不利于全球安全格局的稳定。未来,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,推进国防科技自主可控。面对偏见与抹黑,我们也有能力用实力回应,用事实说话。
公牛配资-股票怎么杠杆-配资网站排行-股票配资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